秋日甬城艷,金風丹桂香。今年,我國正踏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今年,神舟十三號圓夢凱旋,神舟十四號出征,飛天夢伸向更遠天際。 回首過往,新中國從貧窮落后到經濟、科技發達,這離不開科技自立自強水平的提升。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成立100周年大會上的講話提到:“千百年來,青春的力量,青春的涌動,青春的創造,始終是推動中華民族勇毅前行、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磅礴力量!”隨著神舟十三號載人飛行任務取得圓滿成功,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的“北京明白”再一次迎來各方贊譽,越來越多的90后、00后在各科研領域一展所長,腳踏實地、開拓創新。作為青年學子,我們更應在科研創新中譜寫青春之歌,傳承科學精神,奉獻灼灼芳華。
今年國科大的開學典禮上,李樹深院士提出三點希望:一是胸懷國之大者,堅定信念,勇擔使命;二是根植科學沃土,潛心修學,早日成才;三是傳承科學精神,敢為人先,勇攀高峰。那么我們該如何傳承科學精神,向著科學之巔奮勇前進呢?
傳承科學精神,要解決“科研為誰做”的問題,懷揣愛國、奉獻的“家國情懷”??茖W沒有國界,但科學家有自己的祖國。中國科學院院士袁亞湘曾說:“科學家精神能夠鼓舞年輕一代,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愛國?!鄙晔⑹?,我們的自我表達與時代精神、個人命運與國家命運緊密相連。青年興則國家興,青年強則國家強。廣大青年學子應自覺擔負起振興中華的偉大使命,為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貢獻智慧和力量。
傳承科學精神,要解決“科研怎么做”的問題,保持創新、求實的“科學態度”。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是科學家的精神基礎,我們作為科苑學子,在科學探索之路上,也應該做到既要解放思想,也需嚴謹、較真,不唯書不唯上,只唯真理,耐得住寂寞,做學問,做“真”學問,出“真”成果。
傳承科學精神,要解決了“科研誰來做”的問題,做好協同、育人的“薪火傳承”??茖W是大國崛起的疆場,科學是民族復興的溫床?!翱茖W家精神”如同一支熊熊燃燒的火炬,在一窮二白、篳路藍縷的時代被先行者們小心翼翼地點燃。自此以來,無論坎坷,不懼風雨,一路被保護著,被作為火種傳播著。這個火炬需要一代代人接續傳遞,才會光芒萬丈。
時間之河川流不息,青春使命一脈相承。 寧波材料所也是一個孕育著希望與夢想的研究所。在這里,你可能為了一個實驗上的創新想法和導師談論幾個小時;在這里,你可能為了做出好的樣品,不分白天黑夜在實驗室實驗;在這里,你可能為了實驗上的一個小成功或發表了一篇文章而歡呼雀躍。在這里,在寧波材料所,人才輩出,所以一切都有無盡的可能。
百年科學砥礪奮進,百年精神賡續永存。創新驅動發展的時代下,科學家精神的支撐最有力;科技報國的畢生奮斗里,科苑青年學子的年華正當時。同學們,我們背負著責任、肩扛著期待,無畏一切考驗的淬煉,既然夢想依然通向山頂,我們就不停腳步,在這個時與勢在奮進的時代,我們要傳承科學精神,向著科學之巔奮勇前進!以青春之我,踐行愛黨誓言!以青春之我,傳承科學精神!以青春之我,延續奮斗擔當!
(高分子實驗室 碩士研究生 葉寅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