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黨群文化 > 創新論壇 |
|
|||
云卷云舒松為骨,風起風行士無雙 ——讀《云卷云舒:黃士松傳》有感 | ||||
作者:,日期:2022-04-22 | ||||
感謝“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的領導小組和組織機構,搶救性地通過實物采集、口述訪談、錄音錄像等方法將老一輩科學家的學術成長歷程記錄下來。這項采集工作不僅是一項創造性的工作,更為我們青年科技工作者留下一筆寶貴的財富。
1920年,黃士松先生出生在美麗的城市——浙江金華。童年時做風箏,中學時參加演講比賽,高中時發揮自身特長通過教唱歌曲、演出戲劇、演講等形式大力宣傳抗日,從童年到高中時期處處彰顯著黃先生的才華。面對日寇飛機的轟炸,黃先生心情十分沉重。從小喜歡風箏的熱血青年萌生了要為祖國造飛機的想法,滿懷科技救國雄心壯志的他決定投身航空。1938年11月,黃士松先生如愿考取了國立中央大學(今南京大學)工學院航空工程系。而當時的中國戰火紛飛,黃先生和同學克服重重困難,終于趕到了學校(位于柏溪)投入到緊張的學習生活中。在柏溪的第二學期, 他在畫圖作業時不小心被鋒利的筆尖刺破了手指,由于沒有在意,最后引發感染。校醫幫他剖開傷口排出膿液,但是因為感染嚴重連骨頭都跟著爛掉了一段。這件事引起他深刻的思考和自責:這樣的手連機械操作都不方便,又怎么能給國家造飛機呢?他不得不接受建議轉到了理學院地理系學氣象,從此一生與“氣象”結緣。
在黃士松先生的學術生涯中,曾受到竺可楨和涂長望兩位大師的指導。黃士松正式發表的第一篇論文《臺風與中國天氣》是經竺可楨先生親自修改后發表在《氣象學報》的;涂長望先生指導他完成了著名的《中國夏季風之進退》。在學術上,黃先生從兩位大師那里不僅得到了很多具體的指導,更重要的是學到了大師的治學思想和方法。1945年黃先生到美國深造,主要受到當時國際氣象界著名的挪威學派和芝加哥學派的熏陶。黃先生的導師皮葉克尼斯是挪威學派,率先研究了大規模波動中的三度空間結構,這對黃先生的影響十分深刻。在日后教學和編寫天氣學講義時,他堅持從高空環流形勢講起,再聯系到低層和地面天氣系統。包括后來在大氣環流、大氣中角動量、能量傳輸、江淮氣旋、暴雨等方面的一些研究工作都受到導師的影響。芝加哥學派的鼻祖羅斯貝的西風急流和高空長波理論在黃先生日后的研究和教學中也有十分重要的影響。特別是羅斯貝提出的高空主導的三維大氣環流模式和理念對黃先生學術觀點的形成影響也很大。
1949年,新中國誕生之際,黃士松先生在UCLA的博士學位初試剛剛通過。國家建設急需優秀人才,南京大學校長潘菽教授親筆簽署聘書,邀他回國任教。憑著對祖國的深沉的熱愛,他毅然舍棄博士學位,1951年2月離美回國,到南京大學氣象系任教?;貒?,黃士松先生一直從事高等教育事業,為我國氣象事業培養了大批棟梁之材。任教期間,先后講授過《天氣學》、《動力氣象學》、《中長期天氣預報》、《大氣環流》等課程,并撰寫出《天氣學》講義和我國第一部《大氣環流》講義。他不僅是一位學術造詣很深的學者,更是一位誨人不倦、教書育人的好老師。
在學術研究上,他從不以導師傲居,學生提出不同看法,他總是虛心聽取,并和大家一起討論磋商。他那治學嚴謹、平易近人的優秀品德和作風,深深感染了他的學生,受到大家由衷的尊敬和愛戴。
黃士松先生從事氣象事業長達六十年,在副熱帶高壓變動規律、大氣環流形成機理、暴雨臺風災害性天氣過程以及東亞夏季風體系結構等諸多領域進行了創造性研究,成果卓著。六十載的風云變幻里,他用熱愛和付出,與風共舞出一部生命的華章。
黃士松先生為我國氣象事業奮斗了一生,直到生命最后一刻還念念不忘我國大氣科學發展和青年人才成長。黃士松先生正直無私、胸懷坦蕩、淡泊名利、樂觀向上,對青年人才和學生成長十分關懷,深受大家愛戴和敬仰。他熱愛黨、熱愛祖國、熱愛人民,時刻關心國家發展大事。他的杰出貢獻、高尚品格、精彩人生為后人樹立了典范,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而通過學習本書,先生的創新思想、自由思想、致用思想和系統思想都令我深受啟發,獲益良多。
?。ū砻娴诙h支部 董敏鵬)
![]() ![]() |
||||